前记:在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而骨之余为齿”,所以牙齿的健康肾是息息相关的。另外又有“龈为胃之络”,也表明胃的健康决定了牙龈的健康。牙龈又称为“牙床”。所以,在中医上认为,可以通过牙齿现在的表现,以此来判断身体的胃及肾的健康。而我们可以这样来考虑,若是牙齿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牙龈红肿、牙龈萎缩等”,可以说就是牙齿在给我们发警报,让我们要注意调养身体了。所以,我们来看一下,牙齿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又预示着什么样的身体问题呢?牙齿松动——肾亏虚损若是肾气充足,能够滋养骨头,那牙齿肯定是不会有松动的情况发生。若是生活上不节制,习惯不好,导致肾出现亏损后,自然牙齿就会松动,并且会伴随着头发稀疏、枯黄甚至白发。这点上,在众多的传统中药当中,就有很多通过补肾来改善牙齿的中药,比如就有补肾固齿丸等中成药。曾经遇到过一个小伙子,年龄才30出头,应该是生龙活虎的年龄,但是,看起来是萎靡不振。他说,近来明显感觉牙齿松动了一些,吃东西也开始塞牙不说,还疼,疼起来是硬的不敢吃,只能吃一些软的和喝稀饭。并且有腰酸腿软的情况。医院看过,诊断是慢性牙周炎,需要拔牙,但是,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要开始拔牙了呢?想着先吃点消炎药、祛火药,看能不能保住,但是也不见效。其实,这是明显的肾水不足,牙齿得不到荣养,牙根就会浮动,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伴随着隐痛。所以,不是仅仅消炎那样简单,当以补肾填精为主。牙龈红肿痛——胃火上炎在中医上,“龈为齿之络”,若是牙龈出现了肿痛与胃是有关联。古医书有云,“人身之火惟胃最烈,胃为燥土得凉则安”。翻译一下就是,胃火是很旺的,胃在五行中属于干燥的土,需要凉下来才得以平安“。(这里要说一下,不可过不可及,不及着胃寒)。现在由于物质充裕,在饮食上多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吃得较多。就会导致胃火旺盛,自然就上炎到牙龈,牙龈受到胃火的攻击就致牙龈肿痛。不仅是这个表现,很多人还会伴有便秘、口渴、心烦意乱等。很多人出现这样的情况,都不在意,多是吃点消炎药或者下火的药。但是,任由其发展牙龈会从红肿转变为牙龈糜烂,牙齿失去了牢固基础,自然就会松动脱落。固压根本—清胃火及补肾虚所以,这就是找到了固齿牢牙的根本,那就可以通过清胃和补肾虚来牢固我们的牙齿。是这样的,历朝历代,各大名家医家,虽然从中医组方不同或者方法不同,但是都在通过这2点来牢牙固齿。医圣孙思邈,他一生养成的习惯就是晨起盐水漱口。再叩齿三百下,以此来牢固牙齿。明末汪汝桂的二至丸,也是主张用旱莲草和女贞子补肾填精,可以固齿。脾胃大家李东垣主张外用中药刷牙就可以牢固牙齿,可用“羌活、升麻、青盐“等制成的东垣牢牙散”,流传千年。“固齿神方”是清代陈修圆亦用“青盐、旱莲草、生石膏等”配制而成,外用刷牙的中药粉,传于后人。清末由赵荣福传承的“立户方.牢牙散”。此方在总结前人牢牙固齿方的基础上,又有突破,获得众多专业人士推崇。立户方.牢牙散由多味本草组成,配方如下:凝水石:祛牙龈上火红肿疼痛;旱莲草:补肝肾益阴,解牙齿松动;大青盐:咸入肾,秘精固齿;升麻:同解肺胃之热,减轻牙龈炎症;羌青:散寒解表,在解齿寒牙痛;护养健齿+清新白齿天然草本护龈牢牙洁齿精选月销量旗舰店¥87¥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后记:中医之五运六气,传承千年,玄妙深奥,岐黄大道。在浩瀚的中医宝库里,宝藏无数,需要我们了解及开发的太多太多。今天阐述了齿之所患,是与肾及胃息息相关。了解清晰,就不会再进入上火就祛火,牙疼就拔牙的误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qingyana.com/dqyxw/1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