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藕是先秦时期从南亚传入中国的么?
你知道山药是本土的土著么?
今天,要给大家来捋一捋
春秋到明清期间
咱们中药里的各种进口药材
都是啥时候传入中国的
▼
春秋战国
咱们的草原丝绸之路
初步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
是连接蒙古草原地带和
欧亚大陆的重要商贸通道,
担负着的是东西方政治,经济,
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呢。
陆路“丝绸之路”在秦以前就开始了
而海上丝绸之路,
早在春秋战国,
我国北到渤海,南至广东的
沿海交通线就已经开辟,
并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有交往
这个时期呢
虽没有见到进口药材的产地和具体品种
但已具有药材贸易交流的雏形
可算是进口药材的萌发期了
秦汉时期
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
大概是公元前年的墓了,
在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
辛夷、桂、花椒、酸枣核、藁本等这样的药物
蓝后,西汉武帝在公元前年
派张骞出使西域
元狩元年(前年)
张骞再度出使西域
带回了多种当地植物,
如葡萄、红兰花、胡桃、胡荽、安石榴、大蒜等。
其中多为药用植物,
这也是引入的外来药物哦
据说,汉武帝时外国进献
返魂香(又称“苏合香”)三枚
大如燕卵,与枣相似。
当时正值长安瘟疫流行,
使者请焚烧一枚返魂香以辟疫气,
一时香闻百里,数日不歇
(天啊,谁能赐予我一颗)
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
收录了薏苡仁,菌桂,胡麻,犀角,戎盐
等数种外来药,
可见在此之前早已有了进口药物。
总之呢,
这个阶段建立了
陆上、海上的交通贸易之路
外来药物渐渐增多,
比如胡荽,石榴,苏合香,乳香,没药,
肉豆蔻,象牙,犀角,玳瑁,胡桃,珊瑚,
薏苡仁,菌桂,葡萄,胡麻,戎盐等等啦。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道两教鼎盛时期
燃香、供香是香药的重要用途
供药用的还真真不多
多数香药是阿拉伯商人贩卖的商品
so,这些香药不单纯供药用
也有作熏疗、美容、调味或作果子
药食两用。
这个时间段里,
阿拉伯香药输入种类多达三十余种,
有麒麟竭、木香、兜纳香、阿魏、
荜茇、肉豆蔻、莳萝、迷迭香、沉香、
乳香、丁香、鸡舌香、降真香、返魂香、
无名子、安息香、龙脑、没药、诃黎勒、
腽肭脐、甲香、苏合香、檀香、青木香、
豆蔻仁、婆罗勒、艾纳、紫檀、胡椒、
金颜香、蔷薇水、栀子花等。
总之一句,
就是香,香,香!
(话说,我国的香水产业咋没发展起来捏?)
从发展历程看
这会儿算是进口药材的发展阶段了
宋金元时期
中外药材进贡和品种交流、贸易的繁盛期
非宋金元时期莫属了
宋代政府一方面禁榷药材,
由政府收购专卖,
类似玳瑁,象牙,犀角,珊瑚,乳香等贵重药材
另一方面放通药材,
准许民间贸易药材,
此期间阿拉伯香药有数十种。
如阿魏、荜澄茄、诃子、豆蔻花、
白豆蔻、缩砂、草豆蔻、苏木、番红花等。
唐.孙思邈《千金方》中
只收了香药数十种,
到了宋代医籍中记载的香药
不下二三百种
在香药的剂型和方剂方面发展很快,
如宋代以乳香进口最突出,
中国帆船直接从那里运出。
元代的《御药院方》,
有人统计,
书计十一卷,
载方余种,
其中香药类方剂就占了40%左右,
如书中记载乳香类8种,龙麝类2种,
龙脑类5种,木香类20种,沉香类17种等,
这些药物广泛适用于中风病,脾胃病,
疮疡折伤,风寒湿痹以及妇儿等各科。
(我猜,他们还拿去做香囊了吧~)
元代新进口货物二百五十多种,
其中香药有象牙、犀角、珍珠、珊瑚、
沉香、阿魏、血竭、茯苓等
年,打捞的宋代木造海船上
载有多斤香药,
其中有胡椒、槟榔、檀香、沉香、
降真香、乳香、龙涎香、玳瑁等
可见海上丝绸之路进口香药算是盛况空前啊。
这段时间(特别是宋代)
是我国外来药物(药材)
进贡最频繁、
贸易药物品种数最多,
单品种数量最大的鼎盛时期
(于是人人都爱玩香)
明清时期
明代中国海上贸易交往更为繁荣,
公元年起郑和七次下西洋,
访问了欧、亚、非三洲30多个国家,
每次都带回许多丰富的物产,
其中外来药有胡椒、血竭、乳香、
没药、芦荟、安息香、苏合香等。
明弘治十八年(公元年)成书的
《本草品汇精要》中
新增的外来药物品种达到40余种,
如樟脑、儿茶、罗斛、葫芦巴、紫梗、乌木、麻藤香等。
在清代前中期,社会比较稳定,
朝鲜和东南亚各国大量向我们进贡药物,
清康熙年间(-)
为了减轻朝鲜进贡药材的负担
曾发布命令:
至所进玛瑙、降香、象牙、迷迭香、
丁香、檀香、黄熟香等,
皆非土产,免其入贡。
其硫磺留福建督抚收贮。
(咱国力强大的时候,还有进贡呢)
总体而言,本时期
进口药物品种慢慢处于衰退期,
贸易和进贡药物在后期处于闭关状态;
由于科技的进步,
少数进口药物如金鸡勒、番木鳖、樟脑等
成为天然药物的资源品种
(哎,不堪回首的近代……)
▼
从秦汉到明清
能发现进口药物产地主要来自
我国周边国家和几条丝绸之路相关地域
集中在东南亚、南亚、东、中欧洲和北非
在这里要感谢贸易
给中医药注入了新的活力!
你要问我现在都有什么药材传入?
筒子们,跟紧“一带一路”
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药材
来丰富中药大本营吧~
参考文献:贾敏如,王甜甜,卢晓琳,等.初探我国使用进口传统药物(药材)的历史(春秋至明清)和品种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42(9):-.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纸质版
END
本文由我刊原创发表,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授权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qingyana.com/dqyxz/10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