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安徽日报」在沪苏浙皖一个个铁路建设工地星罗棋布一条条新建铁路纵横交错铁路基建投资连续五年超过亿元高铁营业里程突破公里已成为我国高铁网最密集交通最便捷的地区之一“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密成型为区域经济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资料图。图自视觉安徽建成全国最密集高铁网前不久,在万里长江下游的马鞍山,安徽省首条城际铁路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F4主塔首根桩基开钻。俯瞰安徽,高铁网连全省。省内城市如网结,基本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年12月22日,随着合安高铁通车,安徽高铁运营里程达公里,一跃成为全国第一,16个省辖市“市市通高铁”。这五年,同样也是江苏铁路高质量发展和颠覆性巨变的五年。五年来,江苏高铁里程从全国第14名一跃进入全国第3,补齐了苏北铁路“短板”,全省13市“市市通动车”,“苏北突破,苏中提升,苏南优化”齐头并进。五年来,“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成绩亮眼,其中,年是新建铁路开通项目最多的一年,也是高铁开通总里程最长的一年,全年累计投产新线逾公里。梁力摄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合湖段开通运营,至此,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豫皖浙三省实现高铁无缝对接。同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暨沪苏通铁路建成运营,长三角铁路过江通道能力进一步提升。12月30日,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盐通高铁开通运营,盐城与上海形成2小时“高铁圈”。今年2月8日开通的连徐高铁,一举补齐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之一陆桥通道最后一段,长三角区域内除舟山外的所有地级市全部通达动车。携手共建幸福路9月27日,衢宁铁路开通运营一周年。一年前,衢宁铁路的开通结束了浙南4个县市不通铁路的历史,让世代居住在大山里的沿线民众出行有了更便捷的通道,对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江汉摄沪苏浙皖四省市发展水平不一,各省份内也有一些相对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如苏北、皖北、浙西南等。这些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洼地”受限于交通闭塞,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等“金娃娃”,却过着穷日子。地处皖西北的阜阳临泉县,有着余万人口,曾因没有铁路,每年几十万外出务工人员只能赶到几十公里以外的阜阳站搭乘火车。随着年12月1日,郑阜高铁开通运营,经阜阳西站,将中原和长三角紧密连在一起,从此,临泉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铁路助力该县退出了贫困县序列,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铁路称为“幸福路”。很长一段时间,苏北多地发展受困于交通短板。年连镇高铁连淮段开通,成为苏北发展的“生命线”。同年,徐盐高铁正式通车,至此,苏北5市全部迈入高铁时代。一张高铁网,一下子把“遥远”的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等苏北城市拉到苏南地区和长三角中心城市身边。李文伟摄五年来,从苏北到皖北,青盐、徐盐、商合杭等一条条高铁,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迈上小康之路。共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近日,沪苏通铁路二期(上海至南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初步设计获批,即将进入开工阶段。这条新线将在上海新设徐行、上海宝山、外高桥、上海东、四团等车站,建成后,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模式将在浦东复制,这条铁路将成为第一个接入浦东国际机场的铁路。殷超制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推动铁路深度融入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既有、在建铁路和新线引入,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设施一体化融合,有效衔接。年底,利用既有东陇海线富余运能开行的连云港市域列车,不仅打通了该市东西部城区通行的“半小时交通圈”,更实现了与高铁的无缝对接。打通堵点,连接断点,以融合思维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进,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抢抓长江沿岸港口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的机遇,把铁路建进港口,打通港口与内陆的通道。目前,已规划建设上海、宁波、连云港、南京等进港铁路专用线16条。其中,上海外高桥港区装卸线、苏州港太仓港区疏港铁路等正在加紧建设中,填补铁水联运空白的建设正呈现“加速度”。长江奔涌,东方潮阔“轨道上的长三角”正动力强劲奋进美好新时代支撑起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冉冉升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qingyana.com/dqyly/1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