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装×”固然可以戳穿那些伪装者的谎言,摆脱自身在鄙视链中的尴尬位置,但也树立了一道壁垒,将那些只是与自己不同的人隔绝在视线之外。
装×中的“×”最初意思是指“big”,装×可以凭字面意思理解为:假装很强大。在过去,为了好面子而“端着”、“起范儿”等故作姿态的行为方式,并不那么招人反感。然而如今“反装×”却成为了一种潮流,甚至有人祭出《反装×手册》这样的教材。
这种价值取向以及语言方式的变化,看似离经叛道,却暗和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过程中的反智思潮。“反装×”提倡真诚地有一说一,但在“反”的过程中,真正的严肃和高雅的内容,也容易被消解掉。
当虚荣成为社会风气,“反装×”也吹响集结号,目的是戳穿此类“我很厉害”的虚假表演
不知道何时开始,装×成为网络里一个高频词汇,这个词的意思,大概是指那种为了满足虚荣心而以卖弄、做作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行为。“装”这个动词本身表明其主体是在伪装、矫饰,扮演成另一个与自己真实情况有差距的人。
装×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最表面而直接的根源在于社会风气中虚荣心的膨胀。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是集体化的整齐划一,由于贫富差距小(其实是普遍贫穷),“过别人过不上的生活”只适用于少数的大院子弟、高级干部等特别阶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光鲜亮丽而高高在上的生活,虽然有所扩大,但也只属于明星和大款,仍然不是普通百姓能够触摸的。那时候没有虚荣,或者说很少有人有虚荣的资本,只有真实的繁华或者真实的苍白,没有中间地带的灰度,想装也装不出来。
经过二三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向着多元化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又是极其不均衡的,不同人群的贫富差距、教育差距和审美差距在逐渐拉开,像明星或者富翁那样生活、像艺术家那样有“逼格”,已经不是那么遥远的事情。所以,当一部分人不具备某种特质,而又希望得到别人的羡慕并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时,“装”就成了一条简单的出路。
由于微博、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qingyana.com/dqygj/1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