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杨梅挂篮头,
夏至杨梅满山红。
天气一热,
你是不是就开始期盼
杨梅,尤其是慈溪杨梅,
那一口酸酸甜甜的滋味了?
这不第二届阿拉慈溪文旅节
暨慈溪杨梅节活动
即将于6月10日正式拉开帷幕!
诚邀你乘着高铁游慈溪、
摘杨梅、品美食,
感受越窑青瓷的文化魅力~
种种精彩,赶紧先睹为快吧!
“梅”好时
第二届阿拉慈溪文旅节要来了
慈溪南部翠屏山是慈溪杨梅主要产区。慈溪杨梅历史悠久,其野生杨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之前。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称“会稽杨梅为天下冠”,而会稽杨梅又以烛湖山(今慈溪横河镇)所产为佳。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赞“闽广荔枝、西凉葡萄,莫若吴越杨梅”。杨梅红了,舌尖甜了
杨梅是慈溪的一张名片,全市现有杨梅栽培面积8万余亩,杨梅年产约3万吨,全市杨梅产场主要分布于横河、匡堰、桥头、观海卫、掌起、龙山六个镇南部山区,其中横河镇3.6亩,是慈溪杨梅主产区。慈溪杨梅
以名闻遐迩的荸荠种为主,
占总面积的95%以上。
荸荠种杨梅果大、核小、色佳、
肉质细嫩、汁多味浓、鲜甜可口,
其品质优势十分明显。
年,
慈溪杨梅获
“中国果品著名品牌”称号;
年,
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
(原产地标志)。
甬菜百碗,慈溪十碗
千百年来,慈溪人把大江南北的烹饪技艺糅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慈溪味道”。“慈溪味道”藏在6月的杨梅宴中,藏在鸣鹤古镇的年糕饺中,藏在“慈溪十碗”中……如今,慈溪推出“十大碗”——干菜龙山泥螺、菜卤蒸杭湾梅鱼、榨菜烧拉钓鲻鱼、酱爆箭鳗、蒸三臭、大头菜干扣肉、腌沙蟹、醋溜蛋饺肉皮糊、葱油海瓜子、糖炒馒头等菜肴特色鲜明,背后还有娓娓道来的故事。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蒸三臭包含
臭香干、臭苋菜管、臭青菜,
“闻着臭,吃着香”,
口味咸鲜适中,
有臭、松、香、糯诸般特点,
是慈溪的本邦名菜。
大头菜干扣肉的猪肉肥而不腻,
菜干甘甜软糯,风味独特,
深得食肉者的喜爱。
菜以扣肉为名,
与闻名遐迩的东坡扣肉颇有渊源。
腌沙蟹口感爽脆,咸淡适口,
甚得慈溪百姓的欢心。
这道菜肴主要取材于
滩涂上常见的沙蟹,
算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极佳证明。
醋溜蛋饺肉皮糊,
顾名思义,半汤半菜,
因其食材丰富,咸鲜酸香,
在家宴里较为常见。
糖炒馒头,以豆沙馒头为主要食材,
配以红糖、生粉、色拉油,
经由小火翻炒,
撒上干桂花,装盘即可食用。
葱油海瓜子,
一个名字便已概括了这道菜的色香味。
产自杭州湾畔的海瓜子肉质细嫩,
烫熟之后,放入佐料,
无论是下酒还是就饭,
皆是十分美味。
越窑青瓷,非遗传承
大师工作室、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瓯乐艺术团、随处可见的越窑青瓷商店……在慈溪,越窑青瓷的元素几乎随处可见。慈溪越窑始烧于东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鼎盛于唐宋时期。如今,慈溪上林湖越窑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不断有人循着“上林湖越窑”这一标记来到越窑发源地,追根溯源感受青瓷的魅力,“秘色瓷”文旅线路就是大家的目的地。这条美丽的越窑乡野风景道,串联起了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上林湖越窑博物馆、青瓷文化传承园、鸣鹤古镇等文旅资源,一路绵延近30公里。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是大家的“打卡点”之一。
目前,园区设有公共展示中心、
大师研究中心、科普体验中心、
国际创意中心几大功能区块。
莲池坐落于园区中部,
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
沿水外廊的墙面开了若干洞门,
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
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阳光照射下天青色的池水
犹如一件釉色精美的陶瓷作品,
更妙的是,湖边不光绿树簇拥,
还有千峰亭可供驻足休憩,
真是心悦神怡。
桃园庭院植桃,
希望更多制瓷匠人扎根上林湖,
欲让越窑青瓷文化土壤肥沃起来,
在文化传承的田野里守望又一春,
吸引更多人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qingyana.com/dqyzz/1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