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青盐 > 大青盐用法 > 正文 > 正文

肃宁武垣古城是河间前身古城墙上酸枣树长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10/7 19:00:50

武垣古城说河间

自河间城向西南约三十华里行程,到达肃宁县窝北乡雪村,此地有一处高大巍峨的武垣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天的河间市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称为武垣街,依直觉可知,河间与武垣也有一段很深的渊源。

探究武垣历史,可以追溯至战国时代。据《史记》记载,公元前年,秦国进攻邯郸,赵国危急,武垣县令傅豹等人却率领燕国旧众,借机叛赵归燕。当时的武垣县,大致包含现在河间、肃宁的一部分,地处燕赵边境,两国频繁争占,地域变化也属正常。西汉初年,分出武垣县部分地域,建立州乡县(故城在今河间市冢耳村)和束州县(故城在河间市束城镇)。此时的河间、肃宁一带,分属涿郡、渤海郡、河间国。东汉末年,突然出现了两个武垣。

原因与曹操有关。东汉建安十一年(),曹军攻破南皮,袁绍之子袁谭战死,曹操仍不罢休,必欲北征乌桓,彻底剿灭袁氏势力。为运输粮草,曹操开凿平虏渠,自饶阳北经武垣城南,连接滹沱河与沙河,武垣城面临被淹危险。于是,将武垣县治从现在的武垣古城遗址,搬迁至河间郡城以南二十五华里,时人称为东武垣城,原旧城相应地称为西武垣城。北魏太和十一年(),于赵都军城(今河间市区)置瀛州,下辖河间、高阳、章武三郡。隋大业元年(),设置河间县,武垣县被并入河间县。也有说法认为,隋开皇三年(),武垣县治所迁至瀛州城,开皇十六年(),武垣县改名河间县。

东武垣城位于河间郡城以南二十五华里的说法,出自宋太宗时期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但现在的河间城南,没有任何东武垣城的遗迹,倒是有个中水古城遗址,与记载的东武垣城位置颇为相似。按照唐初地理著作《括地志》的说法,东武垣城就是后来的瀛州城,即今日的河间城区。依成书时间,《括地志》比《太平寰宇记》要早三百多年,因此东武垣城即为河间城的说法更为可信一些。

武垣县撤销后,到了唐朝武德五年(),再次设置武垣县,贞观元年(),武垣县再次并入河间县。隋唐之后,西武垣城逐渐废弃,但因历史久远,坚固的夯土城墙一直保存至今。也有学者根据《宋史》《读史方舆纪要》等资料认为,宋太宗时为屯兵需要,在河间县西设置的“平虏寨”,就在西武垣城,即肃宁旧城。此后,武垣作为一个县级地名,不复为后世所用。

就此,对河间、肃宁与武垣的关系即可理清:武垣县的治所从肃宁县境的西武垣城搬到东武垣城,而东武垣城在河间境内,且很有可能就是后来的河间城。而武垣县与河间县,也是几度分分合合,可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某种程度上,武垣县算得上河间县的前身。现今位于肃宁县境内的武垣古城,就是当年的西武垣城。现武垣古城内东南隅,有汉武帝钩弋夫人庙遗址,肃宁学者据此称之为钩弋夫人故里。但根据《太平寰宇记》转引《隋图经》的说法: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年)巡狩至东武垣城,寻访得赵氏美女,即钩弋夫人,因此筑东武垣城,当时城西南楼上尚有钩弋夫人遗象。钩弋夫人故里在河间县,还是在肃宁县?其实,大可不必你争我夺。就如同武垣历史沿革尚有很多可疑之处,钩弋夫人出生地也很难有个确切无疑的说法。

有一年的秋日,笔者与几位朋友登临武垣古城,叹息当时夯土之坚固,虽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古城内已是大片农田,连城墙上也被勤奋的老乡种满玉米、花生,举目望去,满眼葱茏。荒芜之处,三三两两的酸枣树点缀其中,凭添几分凝重。顺手摘下几颗酸枣,对着夕阳余光,依稀浮现出一个商贾云集的古城来。可叹世间桑田沧海,不过斗转星移一瞬间。从秦汉之际的河间郡,到明清时代的河间府,两千年时光流淌,很多文化符号是连为一体的,难以人为分割。如此,倒不妨抛弃无谓的争论,将武垣文化作为河间、肃宁两地共同的历史记忆。

赵华英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qingyana.com/dqyyf/107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大青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