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大青盐 > 大青盐来源 > 正文 > 正文

我的平凡世界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1 11:10:32

青海之行

()

年8月10日早,我们一行的客车从铜川老区出发,途经—耀州—新区,此次出行共有两辆客车,参加人数九十人。全部出行的游客到齐后,我们于七点半准时发车。

客车从新区上高速,途径旬邑、彬县、泾源、静宁、定西、兰州,途径十三个小时,于当晚八点半到达目的地西宁市,入住爱丽雅品质宾馆。这个酒店是在十七层以上的,环境整洁、干净,设备齐全,让人感到舒适,温馨,家的感觉。

初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新鲜感,稀奇感涌上心头。虽然长途坐车已经十几个小时了,人感到疲惫的近乎于散架的感觉,但是出于好奇,我还是想出去转转,想看看这座城市不一样的风情。乘坐电梯,从十九楼到一楼,我和女儿一起走出宾馆。风刮的很大,人感到丝丝的寒意,出门已经加了衣服了,但还是冷。女儿冷的都用围巾包住了头。在没来这里之前,就听朋友说,这里早晚都冷,让我多带点衣服,果然如此。

沿着街道行走,来来往往的西宁人,女人大多数都用黑巾包头,男的带着帽子,想必这是少数民族人的装扮吧。一方面御寒,防紫外线,另一方面符合民族习惯吧。我们走走看看,看到那卖烧烤的师傅们,忙忙碌碌,生意火爆。吃烧烤的人更多,人们排着长队。我原先打算和女儿也尝尝这里的烧烤,但人多,需要等,女儿说不吃了。

我们就又沿着街道走走。看到一家伊之荣七彩饺子馆,里面人挺多。我也是出于好奇,走了进去。热情好客的服务员就迎了上来,介绍他们的特色小吃。女儿选了七彩饺子和酸奶。不一会儿,饺子端上来,看着那黄绿白三色羊肉饺子,看起来都是香的。我和女儿一边吃着饺子,一边闲聊。女儿说这饺子好吃,酸奶喝起来也味道不错。我们品尝这里的美食,不一样的感觉。毕竟吃这样的七彩饺子是第一次,风味独特,香味扑鼻,口感舒适。吃完饭已经十点多了,我们就向宾馆走去。回到宾馆,洗涮完毕,十一点多了,我们带着一天的疲惫与快乐,进入甜蜜的梦乡。

()

(8月11日)

行程的第二天。我们六点起床,六点半开始吃早餐。我们吃早餐的地方就在宾馆附近,餐馆名为舌尖上的牛肉拉面。从这个名看来,这里的拉面一定不错。餐馆不大,人挺多,大家有的吃,有的排队买面,做面的师傅更是忙的不亦乐乎。由于是团餐,大家吃的都是一样的,每人一个鸡蛋,一碗拉面。我们领到了面,就开始吃了。面吃起来筋斗,汤清面细,味道不错。我在甘肃平凉吃过兰州拉面,和这里的吃起来感觉差不多,说明这里的做面、配料调汤方法大概一致。唯一的区别是肉太少,几乎不见有肉丁的感觉。大家吃罢早餐,于七点半出发,直奔第一个旅游景点日月山。

想到日月山,就想了解日月山的来历。正好和我们同排坐着的一位大姐用手机在百度搜索,查找了关于日月山的传奇故事。我才对日月山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日月山藏语为“尼玛达哇”,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因日月山山体呈现红色,古代称为“赤岭”。长90公里,宽10-15公里,平均海拔米左右,最高峰阿勒大湾山,海拔米。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日月山东侧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

相传,文成公主远嫁颂赞干布时曾经过此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着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两山隔山相望,唇齿相依,如情侣,如父女,其情其景,无不动人。为纪念这位深明大义的公主,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名与形相符,情与痛相增。为了中原这片风雨飘摇土地的万年长存,为了维持帝王的万古基业,面对一个又一个觊觎中原的匈奴、吐蕃、蒙古发起的连年战乱,守着“女婿不打丈人”的平民认识,守着异域和亲的婚姻胜过十万雄兵的历史高度,但是作为皇族血统高贵的她,完全可以凭高贵的出身和绝世的美貌嫁给王公大臣,过上平静而富贵的生活,免去远嫁之凄苦。为了大唐的稳固为了中原和西域永远的和平安宁,她放弃她应该享受的一切幸福,用一个女人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华夏民族万年大团结的沉重担子。沉重的历史,和平的责任,我们非要用牺牲一个女人的爱情和幸福来换取。

在历史上,日月山还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历来是内地赴西藏大道的咽喉。故有“西海风”“草原门户”之称。日月山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农牧区交接地带的互市,赤岭互市就是较著名的一个。

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以大智大勇力排诸难,巧破难题的轶事。

日亭、月亭其一题:要把一群母马和一群马驹区别出母子的故事。禄东赞是从雪域草原上来的,这道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后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放出马驹,马驹发疯般的扑向妈妈身旁。其二题:唐太宗让禄东赞从三百名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来,聪明的禄东赞早料到会有此难题。他事先通过探访了解到,原来公主用一种护肤品,名叫“万里飘香”,只要擦上这种油,就异香扑鼻,能引来蝴蝶和蜜蜂。三日后,三百名打扮的一模一样的美女齐集在一起,两只蜜蜂在一女子头顶盘旋,这样公主被认出来了。

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当时,唐朝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吐蕃则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因此,壁画逐一反映了公主带去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传播情况。各种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随之,吐蕃也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藏文的创立,标志着吐蕃人民从此也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文成公主作为这个文明时代的奠基人,而永垂史册。

双厅壁画放映的是松赞干布壁画右下部是汉藏建筑相至流入的景象,左下部车中佛像是文成公主从唐带去的释迦牟尼像,现存放在拉萨大昭寺。左部为公主逝世后,藏族人民缅怀其功德,供奉为神的情景。

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两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经幡飘舞的亭子里面用碑文和壁画记录了公主入藏时的种种情景。山上是无数藏人用虔诚和信仰堆起的玛尼堆,石堆上插满了盘树虬枝。山下是文成公主庙,矗立着巍峨的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藏歌悠悠,牛羊如云,无数经幡和高昂的藏歌迎着日光漠风飘扬,表达出一代又一代人们对那美丽灵魂的深深崇敬。

山下的倒淌河,这条华夏大地唯一一条我行我素倔强地从东流到西的倒淌河,凝聚了公主太多复杂的泪水,幽静而温柔地倒淌着,是倒淌那段千年不断的感情,是倒淌那千年流不断的眷念,文成公主途经赤岭作短期停留的历史事实,给汉藏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继这次和亲的70年后,唐又以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弃隶缩赞,金城公主沿着文成公主走过的路,又一次经过了日月山。金城公主入蕃和亲,对于促进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日亭、月亭在当年公主驻足的地方高高耸立,站在亭前西望,当年崎岖艰难的路程如今已变成了连接汉藏人民的康庄大道。

日月山海拔虽然不高,却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日月山东侧是青海的农业区,西侧是一望无际的牧场草原。这里是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

我们从西宁出发,途经大概两个小时来到了日月山旅游景区。下得车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日亭和月亭了,高高矗立在两边的山顶上。这里风很大,寒气袭人,游客们都下车添加衣物,包头。开始了日月山的游玩。沿着山坡的路前行,卖披肩的商贩特别多,由于风大,大家都去买来御寒。我给女儿挑了一件玫瑰红的披肩,孩子披上就不那么冷了。登山的感觉,不同以往,高原缺氧的感觉,气喘吁吁的。但是大家游玩的热情不减,攀高,照相。登到日亭上,风大的眼睛几乎睁不开的感觉,但我还是坚持要看着看这登高望远的美景。蓝天、白云、一望无垠的草地。漂亮的经幡随风波动。景区牦牛挺多。牦牛的主人也把牦牛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招呼游人骑牦牛照相。我也动心了,就让女儿也骑上牦牛照张相。牦牛的主人很是热情,他照完还让我们看看,没照好就重新拍了几张。

来日月山之前,如果不了解日月山的来历,我们仅看看这美景,体验这里的高原气候,风大,也感到没多大的收获了。但是了解了文成公主和日月山的历史,我真为这位深明大义的公主精神所感染。她宁舍荣华富贵,为了千古基业,受远嫁之凄苦。为了大唐的稳固,为了中原和西域永远的和平安宁,她放弃她应该享受的一切幸福,用一个女人柔弱的双肩担负起华夏民族万年大团结的沉重担子。这是历史感人的传说,人们也前来此地一游。说明人们来此地不光是纯粹来看景,而是为了朝拜文成公主这位了不起的女性。学习她的精神,崇拜她,敬仰她。作为华夏的子孙,我们站在日月山上,仿佛看见公主远嫁时的情景,不觉热泪盈眶,伫望公主远去的背影,跪拜这位伟大的女性。山还是那座山,只是山更清,草更绿,朝拜的游人如织,人们对公主的一片虔诚之心不变。

快十一点了,我们也该集合出发了,我怀着恋恋不舍地心情,离开了日月山。一路上,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走走停停,回眸一望公主的雕像,我再想,如果公主处在我们这个和平年代该多好啊,那她也就不会受远嫁之苦了。再见了,日月山,我已经被你的传奇故事所折服了。来这里,我感到值了。

我们十一点出发,在途中一个饭馆用餐。十人一桌,八菜一汤,米饭、馒头。菜味道清淡,大家却吃得很香,也许大家饿啦的缘故吧。

餐后我们十二点出发,直奔下第二站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内流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青海湖海心山北侧出现“龙吸水”壮观场景。

在赶往青海湖的路上,也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天葬台,各种羊群、牦牛群、草地、蒙古包、小喇嘛等。就是在车窗向外看,我也被这些美景所吸引。拿出手机不停地拍照。在路过大片的油菜花时,大家都为之惊奇。因为我们那边的油菜花是四月份开的,现在已经八月份了,这里竟然有油菜花。导游也给我们联系好油菜花的主人,我们就下车拍照。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比起我们那边的油菜花个子是矮了点,但是在这个季节能拍到油菜花,着实是个奇观。大家拍照的热情很高,摆着不同的poss,衬着不同颜色的丝巾,金黄的油菜花背景,好美好美。我和女儿也拍了好几张照片呢!大概一点半,我们就来到了青海湖旅游景区。

?

导游买好票,我们相继走进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游人如织的壮观景象,可见这青海湖的吸引力有多的大了。我和女儿,还有同行的乡党一起,走马观花的看看旁边景象,主要是赶时间去坐游轮。我们赶到售票点,正好赶上两点的那趟游轮,匆匆的踏上游轮,不一样的感觉。风呼呼刮着,凉爽极了。这艘游轮,三层,在没有启动前游客们坐第一层看屏幕上的介绍。游轮动了,女儿高兴地喊着。我和乡党及他的孩子一起登上了第二层。站在甲板上,看到那蓝色的湖水,蓝天,真是水天一色的感觉。游轮行驶过程中,稍有颠簸。风特别大,帽子几乎戴不住,我只好用手紧紧地在拽住帽子。站在游轮上看这种壮观美景是第一次,以前我坐过好多次游轮,都是因为天气不好,看不到这么美的景。天高,云淡,蓝天白云,远山,衬托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我和女儿拍照,还录了视频。由于行程时间为五十分钟,所以我们还登上了第三层,看到的美景更是壮观了。那位同游的乡党还带着两个孩子通过望远镜,看湖的尽头呢。站在甲板上,迎着徐徐凉风,欣赏青海湖的美景,我近乎于陶醉的感觉。那行驶过程中不断激起的浪花,仿佛在唱着歌谣。

码头到了,我仿佛还沉浸在梦境中一般,女儿的叫声才使我苏醒过来。奥,原来,船到码头了,我们也该下去了。随着大队人马走出船舱,看到的的景象更是壮观。坐游轮排队的人真多。这里也许坐游轮观景是最为壮观的了。

来到青海湖边,湖边的人更多,大家拖掉鞋子,下到水里玩耍的感觉真好。女儿也和他们一样,下到水里玩水,摆着不同的poss,我给她拍照。照出来的照片效果真是不错。这里凉风徐徐,但是太阳光照射强烈,大家仍旧需要包头或者打伞。因为这样强烈的光很容易使皮肤晒伤的。我带着帽子,女儿包着头,戴着太阳镜。玩水大概半个小时,我们就向外走。

在临近青海湖的藏族部落,了解藏族文化。一路上看到藏族部落里面的一些遗留物,最早的船只等。在辽阔的草原上挥鞭奔腾的是藏族牧人,在青藏高原,他们与羊群结伴。他们有着虔诚的信仰,朝拜是他们一生最光辉的事,信仰占据了他们的一生,有着他们独特的葬礼,有着他们独特的服饰和独特的工艺品。刚进藏族部落,一位扎西(藏语中对男性的称呼)给我们讲述了他们的灿烂文化,以及习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藏族扎在山上的彩旗,那种旗子藏语音译叫“隆达”,翻成汉语叫经幡,上面印满了经文,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有白,黄,红,绿,蓝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白云,大地,太阳,草原,天空,它们都用来祈福。最后我们去了藏族民俗博物馆,我们对藏族的服饰,生活习俗,文化有了更好的了解,我们觉得藏族同胞是那么的热情,淳朴,希望大家都能够了解他们,接触他们。

站在观景台上的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在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色种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正当我折服这蓝色的魅力,而又苦于找不到恰当比喻的时候,我突然记起少数民族对青海湖的称呼。在蒙语里,它被叫做“库库诺尔”,在藏语里,它被叫做“错温布”,都是“青颜色的大海”之意。为什么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蓝色的海”呢?莫不是出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俗语?其实,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蓝,因为湖面高出海面米,比两个泰山还高,湖水中含氧量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盐量在6%左右,透明度达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显得更晶莹明澈。我明白了,难怪青海湖水要比其他的蓝色显得更美,更醉人啊!

再顺眼望去,在青海湖目之所及的尽头,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而我的脚下,银色的公路像是一条哈达,逶迤着伸向遥远的地方……一幅多美的画卷啊!而这其中的一切,显得这么清新,这么幽静。

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只要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我几乎醉了,想跑,怕破坏这画卷的安谧;想喊,又怕惊动这画卷的宁静。我默默地望着远处的一个地方,看着草滩上那几匹漫步的牦牛,更是分外的悠闲。我只有独自默默地伫立着,任大脑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经领略过西湖的妩媚,东湖的清丽,南湖的庄严,太湖的辽阔,以及鄱阳湖的帆影,玄武湖的桨声,昆明湖的笑语……青海湖可是此时,也许是偏爱的缘故,我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着,当年大自然这真正的造物主在创造青海湖的时候,面对偌大一块画帘,一定毫无犹豫地甩下那些精细的刻刀、酣畅淋漓地挥舞着最大的画笔,一抹黄,一抹绿,一抹蓝……大笔泼洒勾勒,因此,留下这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的湖,留下这粗犷的美、自然的美、质朴的美。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岛屿的轮廓,也似乎倒映出那许许多多关于青海湖的神话传说。有的说,这是当年东海老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江河的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为西海龙王;有的说,这是当年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汉宫,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泪下,泪水汇成这蓝色的湖,随后,文成公主又毅然决然地上路了;还有的说,这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把二郎神追赶得逃到这里,二郎神又饥又渴,发现了这个神泉……仅仅这些神话般的传说,就有多么迷人啊!而蓝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动的波澜,又似乎在悄声叙说着青海湖遥远的历史、变迁的过程:早在两亿三千万年以前,这里整个是一片浩瀚的古海,甚至和现在的太平洋连在一起。后来,在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把全部海水逼走了,古海变成为内陆盆地。又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一些河流、湖泊和沼泽形成了这个青海湖,然而那时它还是“活”的,它的水流入黄河。

到了大约距今十三万年,在地质学上称为“第四纪”的时候,又一次地壳运动,那条输出湖水的河流也来了个首尾大掉头,倒流入湖了,这就是我国罕见的、自东向西的倒淌河。至于青海湖中的海心山、海西山、海东山、石义岛,以及那驰名中外、像一尾顽皮的黑蝌蚪似的鸟岛,娓娓动听的传说就更多了。

青海湖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至数十百千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那红的、蓝的、花的鸟儿,甚至那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欢快的云雀、优雅的黑颈鹤都年复一年地从我国江南,从东南亚,从尼泊尔,从印度,飞到这里,在这里飞旋荡漾,悠然自鸣,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只有这神奇、美丽、和平的得天独厚的地方,才能够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国啊!还有那满湖欢快地畅游着的鱼儿,恐怕谁也说不清究竟有多少储量吧。

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捕鱼队拉网捕鱼,网特别重,全体人员都上了阵还拉不动,最后不得不将十匹马也派到“前线”,才把网拖了上来。一称,足有三万多斤。就是在用机船捕鱼的今天,也必须两艘大船协同作业,“四万斤鱼一网拉”,那是常有的事。而到了冬天呢,只要在冰面上凿开一个个洞,然后在洞口点燃篝火,那成群结队的鱼儿便会飞快地涌来,一条条自动地从洞口跃出,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青海“冰鱼”呢。那情景,那气氛,该会换来多么欢畅的笑声。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美的欣赏,已使我从虚无缥缈的梦境中彻底解脱出来,我拉开车窗的玻璃,留恋地朝外看着,想把青海湖的美,深深地印在心里。此时此刻,我产生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惋惜的心情,如此一个美丽的湖泊,竟默默地珍藏在如此遥远的地方,我真想告诉所有的人们,让他们都来观赏青海湖独特的美,都来领略这大自然的魅力。

我偏爱这种纯真的美,青海湖的美丽的景色,令人陶醉的美。我们有时候是在梦中去寻求那些永远无法到达的海市蜃楼,但真正的美就在人间,就在地上,即便你至今尚未发现,然而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要珍惜、要觅寻,不要错过,更不要在梦中追求。青海湖让我确确实实找到了人间真正存在的美,就在这里-青海湖,今生不来这里,将是一大遗憾,好在我圆了我的梦。

四点半我们集合,赶往茶卡盐湖。到达茶卡盐湖已经晚上八点半了。晚上住宿在茶卡盐湖景点里面的青年旅社。简单的洗漱之后,吃吃买的零食之类的。天已经黑了,我们几个结伴而行,出去看看茶卡盐湖的夜景。

由于去那里之前才下过雨,天阴,看不见月亮,也不见星星出来。当我们走到观景台时,奇迹出现了,月亮露出了它的小半边脸,零星也看得到了,我所看到的月亮和星星仿佛离我们好近好近的。但光线暗淡,道路仍旧是漆黑一片,我们没法看到茶卡盐湖的壮观景致,就是隐隐约约看到湖水的波光粼粼。

我们走在铺满盐的道路上,咯吱咯吱的声响,同行的友友们建议说这里的盐热敷能治风湿之类的病,我们就开始在地下捡盐。有些就没法拣拾,友友教我方法,用脚踩踩就会动的。好一会,才拣拾了一点。有个小伙过来了,他给我们说,在水里去捞可多了。当我准备去水里捞的时候,同行的友友竟然发现了一个更好的采集地方,那就是临近湖边的小洞里,就有疏松的盐。我就大把大把的抓出来了盐,不一会儿就采集了一小袋。由于风吹的特凉快,甚至有点冷的感觉,我们就结伴回住宿的地方了。

那天晚上,我们住的是上下铺,女儿和一个乡党的女儿,还有一个小我一岁的友友,我们四人共处一室。大概十一点的时候,我们才酣然入。

()

(8月12日)

清晨,我们早早起床,简单的吃吃零食之类的东西,六点半就出发了。由于我们出来较早,游人并不多,我们尽情地游玩。站在瞭望台上,看到一望无际的盐湖的壮观景象,湖面好似是冰冻,白茫茫的一片,仿佛白雪皑皑的感觉。远处经幡随风飘动,花坛里的鲜花更艳,香味扑鼻。

沿着茶卡盐湖的木桥前行,一路上看到的盐湖,湖水不深,水下面是一层层盐。茶卡盐湖规模宏大,十分壮观。远处已经有摄影师在拍照了。我也动员女儿,拖掉鞋子,下水拍几张照片。在这里有天空之境的神奇景观,站在水里能拍出人的倒影。女儿出来时也带了双拖。她穿着拖鞋下水去了。早上的水就是凉点,但是下水的人却不少,他们玩的还是开心,拍照,玩水,笑容始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女儿也很开心,我给她照了好多的照片。对于这样的美景,真有点恋恋不舍地感觉。照完相,女儿上岸了,我们结伴欣赏盐湖的美景,边走边选景照相。在这莫大的盐湖边行走,真是一种享受。迎着徐徐凉风,观远景,看远山,美不胜收。

当我们走到火车站码头的时候,那里人更多一些,一些喜欢拍照的游客带着拍照的器材,他们在变换着不同角度在拍照。当我们沿着返回的那条道行走时,太阳奇迹般的出现了。正好,我们可以拍空中之镜的照片了。有位好心的游客给我建议,让拍张照片。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拍出了空中之境的照片来了,我打心眼里感激他。如果没有他们的指点和帮助,我又会带着遗憾离开这里了。

沿途风景,有成堆的盐,有西王母雕像,还有盐雕,有来来往往的旅游观光小火车。大人小孩,成群结队的人多起来了,盐湖里穿戴漂亮的男男女女,拍照,玩水。一派热闹的景象。我们出来的早,那时候人不多,返回途中人是越来越多了。在湖中拍照玩水成了盐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茶卡盐湖有如此的吸引力,是和它的的独特的美景是分不开的。湖光山色,风光旖旎,景色优美。湖面上,时而碧波荡漾,时而有莽莽苍苍,一片洁白,融秀丽、壮美于一体,有天空之境的独特壮观的美景,在青藏高原众多的盐湖家族,气象万千,独具特色。

相约茶卡,遇见最美的自己,带上一个茶卡的梦,一颗行走的心,迈开脚步,来茶卡盐湖,我在茶卡天空之镜等您,遍访红尘驿站。来茶卡,可放飞自己的心灵,不想默守心底的安然,掬一捧茶卡的青盐,便给你踏实的温暖。风起云展幡漫卷,晴天日出影像映。云,伸手可及;水,共色一天,看,大漠孤烟,等盐湖落日。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中走,宛如画中游,走进茶卡盐湖,仿佛到达了梦中的天空之镜。

茶卡盐湖,也叫茶卡,茶卡,是藏语,意思是盐池,蒙古语是"达布逊淖尔".相传盐湖里晶莹剔透的青盐,就是西王母为解救苦难中的黎民百姓,派来的位仙女日夜看守而流下的汗水的结晶。茶卡盐湖的守护神--福食之尊穆瑶洛桑玛的传说,炎帝制盐的传说,马头琴的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承载着人类祈求平安,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也形成了当地牧民极富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

茶卡盆地的南面有鄂拉山,北面有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盐粒晶大质纯,盐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盐,但不可直接使用。因其盐晶中含有矿物质,使盐晶呈青黑色,故称“青盐”。初步探明的储量达4亿4千万吨以上。古往今来,茶卡盐湖就因盛产“大青盐”而久负盛名。现储盐量达4.48亿吨,氯化钠含量高达95%,据说可供全国人民使用约85年。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已有多年的开采史。

游客在此既可观赏盐湖风光,又可参观机械化采盐作业,这是一个盐的世界,车上、地上、甚至空气里都有盐味,远处有挖盐船在挖盐;近看这些盐,是像水晶状的晶体;尝一尝,味道与食盐略有不同。湖面上现代化大型采盐船游弋作业。湖畔,小火车来往奔驰,盐砣似雪山般矗立,展示着柴木盐湖的迷人风光和博大富有。茶卡(qiǎ)湖内的盐几乎无穷无尽,因为雨水会将更多的盐从周围的山上带下。茶卡盐湖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向东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黄河。它里面的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茶卡盐湖与其它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盐湖水域宽广,银波粼粼。天空白云悠悠,远处苍山峥嵘,蓝天白云、雪山映入湖中,如诗如画。四周牧草如茵,羊群似珍珠洒落。漫步湖上,犹如进入盐的世界。在这里,可以乘小火车深入湖中观光,可以观看现代化大型采盐船采盐时喷水吞珠的壮丽场景,可以欣赏盐湖日出和晚霞的绚丽画卷,可以透过清盈的湖水,观赏形状各异、正在生长的栩栩如生的朵朵盐花,探求湖底世界的神秘,还可以领略到涨潮后湖面上留下的滚滚盐涛奇观。茶卡盐湖以其生产、旅游两相宜而在国际国内旅游界和青藏高原风光游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它与同塔尔寺、青海湖、孟达天池齐名,被称作“青海四大景”,同时还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

随着青海旅游知名度的提升,来青海旅游的人逐年增多,茶卡盐湖工业旅游受到广大游客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daqingyana.com/dqyly/10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大青盐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